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5年7月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外汇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保障,外汇市场体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也伴随着八年汇率改革历程。
截至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已形成由柜台零售市场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组成,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覆盖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各类外汇产品的体系。随着外汇市场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交易规模都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756.9亿美元,而到2012年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3.36万亿美元,7年增长了40多倍。
衍生品推出循序渐进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1994年开始进行外汇即期交易,尽管一年后交易中心正式试行人民币远期交易,但此次试验并没有取得成功。作为外汇市场最为基础和人民币外汇市场第一只衍生产品,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一直到2005年的汇改元年才作为一种具有真正流动性和交易价值的避险产品进入机构和企业的视野。2005年8月2日央行发布《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的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初步形成有代表性的国内人民币远期汇率,标志着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真正意义上的起航。此后,央行就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于2006年4月24日正式开始交易。
一年多以后,央行于2007年8月20日发布公告,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4月1日起,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至此除了人民币汇率期货仍然缺位以外,以远期、掉期、期权为主要核心产品的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基本形成。
尽管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已初具雏形,然而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本身的问题以及政策面现行的外汇管制政策,目前的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仍存在交易金额相对较小、流动性不够充足等问题。就远期交易而言,央行采用真实贸易需求原则对外汇远期交易的参与进行限制,对于任何金融产品而言套期保值和投机都是不可缺少的交易行为,没有任何投资性质的金融产品其流动性和市场参与性都很难得到优化;此外,利率市场化机制的缺失也为外汇远期合同的定价造成一定困难。对于期权业务而言,人民币相对单向的升值预期以及波动幅度的不足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较低,这使得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交易不够活跃、流动性不足;这对于企业参与到期权业务的直接影响就是交易成本过高,从而缺乏交易热情。
交易规模爆发式增长
无论是从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还是远掉期市场,交易规模都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756.9亿美元,而到2012年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3.36万亿美元。2006年,银行间远掉期市场共成交649.2亿美元,而2012年相对应的成交规模达到2.5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也随之不断扩容。2006年末,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有262家即期市场会员银行、76家远期市场会员银行和62家掉期市场会员银行。而截至2012年年末,共有外汇市场即期市场会员353家,远期、掉期市场会员79家,期权会员31家。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在交易平台及清算服务方面,2007年4月9日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上线,将人民币外汇和外币的即期、远期和掉期等诸多产品整合在同一交易平台;2008年6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始实行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净额清算业务;200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成立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即上海清算所),标志着银行间外汇市场清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外汇衍生品交易规则方面,在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参与者只能采用简单地签订一对一合同形式达成交易,合同文本由各机构自行拟定或照搬ISDA(国际掉期与衍生产品总协议)主协议,规范法律文本的缺失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汇率衍生产品的发展。对此,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09年3月16日发布我国衍生品市场统一的主协议文本——《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产品交易主协议》,这为包括外汇衍生品在内的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清除了一道技术障碍。
外汇市场建设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础,有广度和深度的外汇市场是形成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前提。目前我国不断完善的外汇市场正在为机构、企业乃至个人等各市场主体提供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此同时汇改将市场供求关系引入汇率形成过程,又将直接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