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财政政策开始担当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由于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政府债务需要适当扩张。但为了保证财政平衡和债务安全,控制财政融资成本将变得更加重要。
2013年1-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加大政府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税收收入的缺口。
首先要认识到,政府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并非洪水猛兽。允许地方政府适度发债融资是国际惯例,而中央政府在经济低迷时适当扩大财政赤字来刺激更是财政政策应对危机的最主要手段。不过要使债务融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控制融资成本。
美联储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打压国债收益率,降低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并且将量化宽松的债券投资收益向财政部返还对冲其融资成本。但中国国债市场规模以及流动性还难以和美国相比,因此通过量化宽松来控制融资成本可行性也远不如美国。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常态化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机制。根据财政部国库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共实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57次,主要是采取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方式操作;在扣除活期存款利息后可获得净收益359.89亿元,冲抵了发债筹资的利息。
在2013年,财政部已经招标发行了2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其中6月份之后的3期共1400亿元一方面满足了资金市场在流动性紧缺时的需求,同时创新高的收益对冲财政融资成本效果明显。
此外在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成熟的基础上,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未来也可以适时推出,进一步丰富国库管理的工具。
地方政府在2012年试点自行发债时,债券收益率低于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债融资形成冲击。于是财政部在印发2013年时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规定时特别强调,如果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低于招标日前1至5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国债收益率,试点省(市)须在债券发行情况中进行重点说明。
这也显示出中央政府对控制国债收益率的重视。而在市场预期美国量化宽松可能在三季度开始缩减、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及时控制财政融资成本更显重要。
2013年7月末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72%,比一年前上升了43个基点。2004年11月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曾达到过近10年的最高点5.4%。
除了用收益对冲成本和直接控制债券融资收益率外,避免财政状况过度恶化,是控制融资成本的最根本途径。而且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需要,中国国债市场或逐步扩大对国际投资者的开放程度,因此更需要健康的财政状况去面对投资者和评级机构。
媒体7月2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央高层已经明确表态,要将未来的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的评级,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财政风险。
经济下行时需要财政部掏钱不可避免。在财政刺激和控制财政融资成本之间,中国将需要不时左顾右盼,避免向任何一方过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