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开创采购网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为中小供应商服务的平台,通过提供外贸行业更多的实用文档,拓宽国内供应商的贸易之路。
“对纺织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压力最大,每年不涨15%左右便难留住人。劳动力成本支出去年人均约2700元,今年约在3100—3200元。广东这边织造工厂人手大都只有满员时的50%—70%,招不够人。”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汉近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由于国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形势依然相对低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头两个月外贸出口增长6.9%,比去年12月份回落6.5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苏州、广东等地部分外贸企业,发现用工成本上升和员工流动性大已成为企业普遍反映的最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纺织服装业压力最大,成本不断提升,价格却提不上去,整个行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劳工成本是企业首要负担
“工人工资涨得厉害。今年平均每个员工的支出每月在3500元左右,去年约是3100元。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工流动性大给企业带来了麻烦。每道环节都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把关,否则质量难保证。这个行业技术工人的工资大都差不多,要留住人得让他们工作开心。”苏州中兴印花有限公司经理程新华告诉本报记者。
昆山力波超声设备有限公司(台资)业务专员胡荣俊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员工流动性大,招工难,对企业影响最大。员工回内陆地区家乡附近打工,工资待遇差不太多。用工成本提高到4000元已难招到本行业的熟练工人。
如今,熟练技工的待遇甚至已经远超过了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
优比(中国)有限公司大客户中心不愿具名的某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很多技术活大学生不愿意干,一般工人干不好,熟练技工愈发珍贵。给技术好的工人涨工资,把一般工人工资也带起来了。熟练技工跳槽率也相对高,会主动要求提高工资,有时会一次要求提高30%左右,不答应就走。”
“劳工待遇促使成本不断攀升,这方面比一年前可能要提高30%。同时受困于员工流动性大。”苏州威林货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旻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指出,国内劳动成本等上涨具有刚性,对出口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未来若干年,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
其实不少企业主还是能理性看待这种用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昆山联明机械有限公司(新加坡独资)总经理吕鹏屹虽然向本报记者诉苦,不过他也坦言,现在劳动报酬跟国际比还是低,用工成本提高既合理也是趋势。
对此,苏州东锦服饰有限公司、东瑞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干小舟也十分认同。“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大的趋势恐怕不会削弱,因为我们的劳动报酬还是处在低位。”
成本提高又遭价格弹压
“虽然自己的企业受冲击较小,但单子难接的程度也超过了2008年,是开厂以来最难的。周围不少厂子基本没有单子,而不是成本侵蚀利润的问题。”干小舟向本报记者倾诉道。
张汉表示,因为成本提高,商品报价涨了,部分客户就不接受了。
给出口商品做印染的程新华谈到,客户分布在江浙沪,主要集中在纺织服饰业。从今年头几个月情况看,生意比去年四季度要差点。利润降低是因为成本在提高,而印花的价格跟前两年比没有增加。
孙旻则表示,今年一季度形势不好,比预想的困难。一是销路不好,订单少;二是价格提不上去,利润率明显降低。现在依靠退税来维持企业的收益。长单和大单不敢接,怕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自己的市场虽然在中东、澳洲,但需求仍然黯淡。
胡荣俊对记者表示,许多从事外贸的客户现在购买劳动器材十分谨慎,一般购买小器材,不愿购买投入稍大的器材。由于效益的确不佳,因而采购额度严格控制。
“成本一直在增加,利润不断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你想提高报价,客人就不买了。”常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纺织服饰业的行情。
据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2012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82%的受访者表示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这些公司也认为,改变中国过去30年经济模式的条件已具备。约89%的在华美国企业认为,成本上涨正在使中国失去竞争力。
如果能提高价格,增加产品附加值,也许可以缓解用工成本带来的压力。但在服饰行业依然比较难。
广州市恒尧制衣厂张老板告诉本报记者,外单不好做,利润太低,主要是卖不出价钱,而劳工成本每年增长幅度不小于10%,不加薪工人就会跳槽。
“服装服饰都很差,成衣服装最难,不少厂子快没单了,准备停业,怎么还敢涨价。”干小舟说。
服装行业已近利润底线
常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汇率变动,用工成本,对纺织服装这种利润空间很小的行业影响明显,毛利润只有5%-8%,纯利润更小。由于这行的外贸很难撑,很多人已选择了放弃。最近三四年订单少了至少三分之一。加上产品质量和设计比不上意大利等国,又不能定期更新设备与提升综合竞争力,许多企业恐难长期生存。
其实订单缩水不只来自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
干小舟认为,海外市场几近饱和,再增加生产能力也难有销路。其他后发展区域还会抢走部分份额。如果企业过于依赖外贸,不能转内销的话,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会很大,难有发展空间。
“外贸不景气,做衣服受冲击最大,用人多,利润低,工资一涨负担明显。好在原材料成本基本稳定。广东这边小企业没利润就不做了,不过没有转移到海外的能力。大企业一般是国内有厂,东南亚也有(厂子),千人以上的企业大都这样。”张汉说。
广州恒尧制衣厂张老板便是小厂的企业主,目前持观望态度,勉强在非盈利状态维持,年内如果没有回暖的希望就转投其他行业。“现在没有厂子能满员运作,工人很不稳定,跳来跳去。因为不是大厂子,没有正式的合同约束,工人也没有什么保险,基本都干不长,随时可能走。”
在谈到会不会转移到东南亚做服装厂,他苦笑着说自己这样的小厂没实力冒这个险。
广州市芳莹服饰厂何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做外单主要在中东阿拉伯国家、伊朗、非洲,但是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订单量少了约30%。劳工待遇今年则提高10%以上。目前厂子开工率约50%,周边厂子开工率大都低于50%。
“出口主要面对西欧。现在利润率很薄,目前车间约为满员时的60%-70%,在同行里已经算很好的了。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同行,价格提不起来,成本却一直升,劳工成本最近两年每年提高约20%。利润近乎全被吃掉,已接近利润底线。”广州欧佳特服饰有限公司林春雄厂长告诉本报记者。
而据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服装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比上季度回落1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8.0%。一季度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为5.5%,较上季度降低1.0个百分点。一季度服装产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回落3.0点,已连续两个季度呈降势,且下降幅度有所扩大。
“产品渐渐丧失过去最倚重的价格优势,如果质量又上不去,还有什么竞争力?发达国家在质量上比你有优势,而后起国家价格比你有优势,人家不成熟的方面也逐渐完善起来。虽然咱们具备一定设计创新力,但相比意大利等传统设计强国,仍跟不上国际潮流。纺织服饰这块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外贸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牵扯许多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却成了最难做的行业。”常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知情人士说。
林春雄正在改变经营思路,准备在设计、用料质量上提升,从而转型到以质取胜,达到靠提升质量档次来提高单位利润率,增加附加值。“过去一条裤子的毛利润是5元、T恤衫是2元,转型后裤子毛利润将达到10元,T恤衫则达到8元。”他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